(轉載五)必須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學習貫徹落實中交二次黨代會精神系列評論5
方向和思路確定之后,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緊要的任務就是要深刻領會“提升市場競爭力優勢、體制機制活力優勢和黨建工作優勢”這一戰略重點的內涵和要求,接續奮斗,努力增創公司科學發展新優勢。
環境變化需要我們鞏固提升市場競爭優勢。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 。加強首先要體現在市場影響力和控制力上。7年發展,中國交建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設計建設企業,世界領先的公路、橋梁設計建設企業,世界第一的疏浚企業,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但是,市場瞬息萬變,市場競爭力不能一招通吃。當前建筑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公司傳統港航疏浚等市場需求萎縮,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受限,公司發展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這就需要我們鞏固和重塑市場競爭力優勢。例如,進入新領域、拓展新空間,我們必須統籌協調握緊拳頭形成強勢突破優勢。又如,實現一體化和市場協同開拓,必須強化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來塑造一體化優勢。
提升市場競爭優勢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堅持推動傳統市場向高端化發展,傳統優勢業務必須強基固本、深耕細作,要著力攻克一批核心技術,打造一批核心裝備,以絕對領先的技術實力、裝備實力和履約實力,增創傳統市場的絕對優勢;二是堅持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多位一體的全產業鏈優勢,推進產業鏈、價值鏈、能力鏈、空間鏈的優化配置,以一體化協同經營能力和一流的資源配置能力,增創多種產業協同帶動和集成系統的優勢;三是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突破一批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特大、重大關鍵技術,打造高端技術品牌,以一流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創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四是更加注重提供一攬子服務和直通終端的高端定制服務,不斷豐富發展高回報、有特色的“中交模式” ,推動企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深化改革才能提升體制機制活力優勢。體制機制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根本所在。習近平同志指出,“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 。改革猶如重生,重生才有活力。改什么?就是深化國企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一方面,我們要看到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看到作為公有制經濟體現出的巨大優越性和生命力,保持清醒頭腦,對于各種否定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錯誤觀點有清醒認識,不受其干擾和誤導。另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不斷提升體制機制的活力來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
中國交建的發展,通過合并重組、整體上市、成為央企改革發展典范,實現了傳統國企脫胎換骨;但也要看到改革紅利邊際效益遞減、固有問題逐漸積累。當前“五商中交”戰略的加快實施,迫切需要掃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迫切需要調整優化體制機制與之相匹配,迫切需要深化改革重新迸發新的活力。發展主體“三駕馬車” 、管理責任“三角架構” 、海外發展“四位一體” ,只有通過這些深刻的變革,才能構建中國交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而全面推進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監事會建設,完善外部董事制度,要探索構建所屬單位差異化、動態分類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內部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要進一步理順責權利關系,提高集團化運作和集約化管控的水平;要健全符合國際化優先發展戰略要求的組織架構和經營管理體制;要建立健全以經營管理績效、風險和責任為依據的差異化薪酬制度。
借鑒與創新融合提升黨建工作優勢。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歷程表明,黨建工作始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科學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本質特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搞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既要借鑒國外經驗,又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模式。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的重大特色和獨特優勢。
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進程中,中國交建必須進一步把握黨建工作著力點,為企業發展加速增創新優勢。要通過抓班子、選干部,著力選優配強,發揮整體功能,為企業發展增創卓越領導力優勢;要通過育文化、樹品牌,推動文化融合和文化創新,有效發揮中交文化的導引和凝聚功能,為企業發展增創文化優勢;要通過聚人才、建隊伍,努力營造人才作用充分發揮、人才隊伍活力充分激發的體制機制環境,為企業發展增創隊伍優勢;要通過抓基層、打基礎,打造黨建工作品牌,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為企業發展增創組織優勢;要通過抓制度、強監督,從嚴管理各級領導人員,大興干事創業、求真務實之風,為企業發展增創作風優勢;要通過抓穩定、促和諧,創建以人為本、關愛氛圍濃厚、員工隊伍有世界一流企業的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的和諧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增創思想政治工作和群團工作優勢。